智能机浪潮方兴:中国企业加速崛起

发表时间:2013/6/3 浏览:5265

标签:智能机 手机  所属专题:模切加工专题

        “技术创新停止了么?从消费电子生命周期看创新的必然性看,消费电子进入换机时代,只有技术创新消费者才会有换机消费意愿。在智能手机领域,苹果和三星掌控全球最优产业链,仍具最佳创新能力,而科技行业的周期是从封闭到开放、从硬件到应用的三阶段,Google将成为未来创新的领跑者,对MOTO彻底整合后,将带来软硬件一体化创新。此外MEMS传感器将成为下一轮创新的方向。GS4搭载温度、湿度等更多人机互动传感器,未来更多传感技术出现,而智能手机的消费体验创新对元器件景气的提升,将在平板和ultrabook得以复制。于此同时,iTV、iWatch、Leap Motion和Google Glass将带来全新体验。这些新产品将带来新的移动浪潮,” 日前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元器件行业研究员赵晓光在主题演讲中如是说。

        “我们看好Smart浪潮的持续,以及大陆厂商的加速崛起。”他表示,影响电子投资四要素供给、需求、库存、竞争力,目前中国企业竞争力崛起是核心因素,需求创新是第二要素,供给和库存也是正面的。”他认为,“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新消费”、“新生活”是未来改变世界五要素,有越来越多中国厂商将赶上新一波的智能创新浪潮。

技术创新大潮结束了吗?
        从2007年苹果发布iPhone以来,消费电子领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近段时间,创新标杆苹果不再推出革命性产品,业界产生了分歧,怀疑是否创新大潮已经减缓甚至结束?对此赵晓光从消费电子生命周期、创新主体、创新方向、创新产品四个因素进行了分析。从消费电子生命周期以及创新主体来看,赵晓光认为,目前的科技周期正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硬件转向应用。以上次PC浪潮为例,先是垂直一体化的苹果被分工与专业化的wintel联盟替代,而在PC创新的后半期,2003~2007年,则是以应用为基因的Google胜出以硬件为基因的英特尔、惠普等公司。他指出,本轮智能手机浪潮同样如此,从苹果到三星,Google将会成为下一个赢家。而其成功的三个要素为——应用为创新的基因、创始人对企业的掌控、收购摩托罗拉成功的整合。因此苹果是否继续引领行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Google来了。

        他指出,苹果、三星目前掌握着最优产业链,但是未来创新领头羊来自于Google。苹果、三星是工业时代的产物,而未来科技行业是几头大象和一群猴子,软硬件必须结合,卖终端是蠕虫,应用才是赢利。

MEMS:智能手机的下一波浪潮
        从创新方向来看,赵晓光指出,过去五年智能手机最成功的零组件触摸屏、摄像头和声学本质也是传感器。而MEMS是由微传感器、微执行器、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通信接口和电源等部件组成的一体化微型器件系统,主要应用于汽车和消费电子。MEMS技术能将意见产品的所有功能集成到单个芯片上,职级影响不仅包括成本降低,也可以在不牺牲性能的情况下实现尺寸和重量减小、性能提高。因此,将生物、医学、生活、工作等各类信息与智能手机结合,将更多的非电子信号转换为电子信号,将是未来智能手机的创新方向。而对于创新的产品,赵晓光表示,iTV、Google Glass、Leap motion、智能手表等产品将带来全新的体验。

        随着产业链将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成功复制到平板电脑、ultrabook、Google Glass为代表的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核心元器件将持续景气,而创新也将继续。

智能手机大格局
        2012年全球智能机销售达到6.5亿台,以2008~2012年供13亿台出货量和全球45亿部存量计算,渗透率近30%。2013年,渗透率有望达45%,渗透逻辑继续发力。另一方面,2009年~2011年8.5亿部智能机出货,在技术创新速度加快情境下,加速进入进入换机周期,换机周期的开始推动了销量的增长,同时也反过来推动技术创新的延续。他表示,从2014年其,换机需求将超新购机需求,而LTE的普及也将进一步带动元器件需求提升。

        智能手机厂商,高端市场趋于分散,三星、苹果之外google、微软等进入,下游竞争加剧有助于上游厂商创新价值体现和议价能力提高,一线供应商继续受益。与此同时,苹果三星等一线厂商将进入二线领域,而华为、中兴等原有二线厂商将同时面临来自一线和三线厂商的竞争,不得不加大高配置产品开发,因此二线品牌的供应商受益最为显著,核心的一线元器件供应商也将受益。

        此时,三线供应商厂商份额萎缩、进入壁垒提升、规模效应的欠缺都使得三线厂商份额持续降低。创新速度的加快,将提升产业的资金壁垒,必须具有规模效应的厂商才能持续满足客户需求,同时维持赢利水平。赵晓光表示,过去十年是下游控制上游的时代,现在转变为上游控制下游,电子企业玩的是规模,软件成为关键。

        赵晓光表示,虽然技术创新进展取代行业供需成为行业核心指标,但任然需要研究供需状况。无论从库存、出货趋势还是产能扩张卡,电子行业目前均处于有利状况。无论是手机还是PC,预计补库存状况都将在二季度开始,联发科四核芯片的推广是国产智能机4月开始补库存的原因。

大陆电子厂商在smart浪潮中崛起
        赵晓光点出了大陆电子厂商崛起的四个关键因素。人的因素——企业家精神和工程师红利。科技行业最大的因素是事在人为。从企业家年龄来看,日本、台湾、大陆企业家分别为70、50~60、40岁。大陆电子公司年富力强,具备进取心,而当年台湾崛起时也是管理层处于40多岁。

        同时企业家素质也从05年以前的乡镇企业家转向高素质人才,不少管理层有外资工作背景,另外人口红利从劳动力红利转向工程师红利;资本市场的支持——持续的融资能力和人才整合机会。

        台湾资本开支持续下降,大陆持续上升并超过台湾,企业资产负债率降至30%左右,融资能力增强,利于扩张;全球产业格局的因素——巨头格局和采购模式的转变:例如苹果,大陆上市供应商从2~3家增加到去年的10家,未来将继续替代日本厂商,而三星除了韩系厂商,大陆厂商成为其首选。Google、诺基亚、索尼等除非不得已,首选是非苹果供应商,而联想等PC企业开始回归大陆供应商。

        这一切转变背后的原因,就是中国市场崛起,品牌厂商开始关注中国市场;技术背景的因素——在通信领域的技术优势。大陆在通信领域具备先天优势。台湾是围绕PC发展起来的,大陆在军工通信积累的技术优势使得大陆厂商在通信应用上有产业链优势,通信设备厂商、安防设备厂商和声学厂商在全球建立优势,都是基于通信的功能应用。随着消费电子向互联互通和移动化方向发展,大陆厂商将有所作为。

电子行业供应链的转变
        统惠普戴尔采取代工厂商负责采购的模式,产业利润被代工厂转移,且代工厂商以台湾为主,大陆厂商机会较少。苹果改变了这一模式,跳开代工厂商,指定元器件厂商并与之议价,这使得产业利润向上游转移。在技术创新时代,将有更多厂商采取苹果模式,掌握上游才能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同时他也指出,规模效应是所有电子厂商的根本。必须具有规模,才能有持续研发能力。在智能时代,创新周期缩短,没有资本实力难以持续投资维持。其次,必须要有规模,采用可能取得更低的成本,并通过垂直一体化获得核心竞争力,实现跟高的人才整合和产业整合。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10亿俱乐部,产业将从产品型向平台型演讲。

智能手机两大大关键产业链分析
        触摸屏是智能手机成本占比最大的一个部分。对于该产业链,赵晓光表示今年将是供需状况最好的一年。随着智能手机大屏化,中高端智能手机屏幕尺寸不断上探,中低端智能机即将进入4寸屏时代,屏幕30%增大和销量30%增长,带动手机触摸屏60~70%的增速。同时触摸屏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中大屏。平板电脑2013年将达到50%以上的增长速度,超级本供不应求,随着今年第二季度新品上市,超级本市场成长或将过预期。而从供给角度来看,过去产业对苹果采用in-cell屏的担忧,以及触摸屏技术从GG到GF到OGS的变化,使得过去两年有效产能扩张不足。

        摄像头以及成为智能手机差异化的一大因素。赵晓光表示,体感、3D和手势识别加速推广使得摄像头也获得成倍正在,500万像素以上的镜头占比逐年上升,2012年已经达到出货量的77%,预计2014年将超过90%。800万像素的摄像头必须使用蓝玻璃红外截止滤光片,这将带动相关厂商确定性成长。而随着像素的提升,摄像模组产品的价值将成倍数提升。


分享此文章的方式

我要评论:( 请您说点什么吧!)

评论 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企业会员个人会员